吴启钱
随着地方党委政府换届工作的陆续展开,各大城市开始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近期,笔者阅读了各区县(市)已经出台的党代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又与一批企业家进行了交流,发现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有着坚定的制造业自信。这是宁波赢得新一轮城市竞争的硬核力量。
制造业是现代产业经济的基础与核心。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不但从来没有放弃过制造业,而且始终处在制造业的领先地位。比如美国,尽管2020年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高达81%,制造业只占11%,但这并不代表美国制造业不行了。实际上,美国服务业中有一半是为制造业服务的。2020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6万亿美元,是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国内情况也一样。在万亿GDP城市中,苏州、东莞等以制造业见长的城市,2021年都实现了较快增长,而名义增速排名靠前的前50强城市中,主要也以制造业为主。
在宁波,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用更加突出。在疫情反复、原料价格迅猛上涨、“缺芯、缺箱、缺电、缺工”叠加施压的困难形势下,宁波经济仍然表现得顽强、有韧性,制造业的贡献功不可没。202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21万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达27%,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47.3%;第二产业比重为51.3%,是南方唯一一个第二产业占比超过第三产业的副省级城市。这一年,宁波有18家企业荣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27家制造业企业入选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全市“小巨人”企业达182家,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居全国第三。得益于制造业的强劲增长,2021年全市GDP为14594.9亿元,在“万亿城市俱乐部”中稳居第12位,首次进入全国财政收入十强城市行列。
坚定制造业自信,宁波有扎实的基础。不过,也不是没有杂音。那些关于消费互联网和房地产“一夜暴富”的都市传说,那些认为只有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之类才跟得上形势的忽悠,那些认为发展服务经济、后工业社会才是现代城市的误区,还有对某些城市互联网大厂扎根带来财富聚集效应的“眼红”,或多或少会让我们产生“路子走对了吗”的疑虑。
不能否认,制造业投入大且周期长,短期内既难产生爆发式增长,以及难以产生井喷式利润回报,进入不易退出亦难等特点,在“任期政绩压力”“城市赶超压力”之下,有时会让自信变得不那么坚定,相应的政策、资源、精力和舆论氛围,也就不那么集中了。在土地、金融等要素保障和行政监管、司法服务等方面,有的制造业企业往往享受不到更多支持。
当然,宁波制造业本身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市消费活力相对较弱,使得制造业既不够强也不够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在终端消费品、国内市场拓展、科创能力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缺乏爆款式品牌、行业领军型大企业和领袖级企业家……这些是宁波制造业的短板。
不过,这一切并不能成为质疑制造业的理由。
当前,就全球来看,制造业正处于革命性进程之中,尤其是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成熟,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焕新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将极大提高传统产业的效率。就国内来说,人口红利已尽,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对制造能力、制造效率、制造创新尤其是先进产业、新兴产业之间的竞争。而宁波在新能源、新材料、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精度机床、高端装备、航天、军工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正以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市场化的能力,成为全球产业供应链上的关键成员。
因此,制造业仍然是决定宁波未来高质量发展前景的硬核力量,坚定制造业自信,宁波有足够的条件。坚定制造业自信,关键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克服政绩冲动和短期行为,把精力、财力、物力和政策资源进一步集中到制造业发展上来,进一步提高规范和宽容兼备的监管水平,进一步优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企业家们则应静下心来,既勇于以慧眼抢抓发展机遇,又能以韧性步步积累,久久为功。全社会则应继续关心与支持制造业,进一步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