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波
日前,国家卫健委和财政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代表浙江省参加“国考”的宁波市再次获得全国第一名。自2016年至今,宁波已先后四次代表浙江省参加该项目绩效评价,取得了3次第一、1次第二的成绩。
宝宝接种疫苗、孕妇产前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定期健康管理……要是一趟趟跑大医院,路远人多太过麻烦。其实,这些属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解决。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根本目的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最终使广大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
不断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大举措,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国民健康公平,既是一个国家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均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既表明了政府对每一个人生存质量的关切,又彰显了政府维护健康公平的责任意识,还体现了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全体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仅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而且是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性保证。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主导地位,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是公共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以群众公平享有为导向,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均等化水平逐步提升,为实现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提供了基础保障。宁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来,财政投资持续加大,从最初的每人每年15元逐步提高到如今70多元。全市共建立电子健康档案766.44万份,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为83.02%;65岁及以上老年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为65.72%;2021年全市共有81.59万名高血压患者和24.55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管理,规范管理服务率为66.10%和66.11%……这些措施为维护城乡居民健康构筑起了一道屏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作为“优等生”,宁波从追求均等化向优质化发展,努力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54家,平均每5万名城乡居民拥有一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今年开始,按每万服务人口15名的标准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核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编制2000余个,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按照人口变化等情况,原则上每两年一次进行调整。
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只是重点人群受益。随着家庭医生签约、分级诊疗、信息化等制度的完善,所有人可以在全生命周期受益。今年起,我市开始调整家庭医生签约费,一般人群每人每年150元、重点人群180元,由财政补助(50元)、医保基金(重点人群80元,一般人群50元)和居民自付(50元)组成,其中,财政补助资金按每人每年50元标准实行专项列支,不再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里安排。宁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逐步完善,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定项目外自我加压的体现。
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产品,虽然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不断增加,服务内容不断扩充,服务质量日趋规范,在维护和保障居民健康方面作用日益凸显,不过,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甬有健康”的目标对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必须持续发力,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