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海清
当前,我市开展的“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是一场新的“作风攻坚战”,是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在笔者看来,锻造一流作风,必须抓重点、动真格,坚决破除“天花板”心态。
这里的“天花板”,指某领域的发展上限,意味着“到顶了”“到头了”。“天花板”心态,就是指某些党员干部“没有升职空间,何必努力工作”的观念。
最近一期《半月谈》刊文指出,当前,在基层,一些年轻干部对待工作,不敢干、不会干、不愿干,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找不到激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晋升“天花板”阻挡。有的人没有得到提拔,就变成“躺平式”干部;有的因缺少向上流动通道,职业前景、职务晋升的激励不足,就丧失积极工作的动力与热情……如此这般,是对一些干部“天花板”心态较为客观的表述。
“天花板”心态有一定普遍性。“我同学现在身处高位,哪像我,这么大年纪了还是个处长,没出息。”在一次讲座上,授课者如此自我调侃。其中,反映出一种观念:职位决定价值。还有人认为:“舞台大小,决定表演效果;只有更高的职位,才能有更大的作为。”把职务高低与作用大小相提并论,显然有失偏颇,却颇有市场,成了一些干部拥有“天花板”心态的借口。
没有升职机会,就可以“躺平”了吗?即使晋升职务是一种激励方法,其效果也毕竟有限。道理很简单,被提拔领导职务的,只能是少数人。例如,不可能每一名处长都有机会当局长。对于非领导职务而言,同样不可能没有上限。事实上,这些年来,国家对机关行政职务设置多次调整,职级上限也是越拉越高。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县级机关,担任副主任科员职务的干部寥寥无几,现在情况大不相同。
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天花板”心态,既有外因,又有内因。从外因来说,或许是一些地方和单位激励制度不够完善、选拔干部有失公正,需要改进和提高。但是,职务晋升空间如何,不能成为是否努力奋斗的理由。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最大内因和最强动力,就是秉持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最大底气,就来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公心。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即使一时不被理解甚至受到不公正对待,也应该泰然处之,做到初心不改、使命不移。好的作风来自崇高的思想觉悟,源于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那种追名逐利、患得患失的言行,是思想不纯、作风不正的反映。
事实证明,“天花板”心态是作风建设的一大隐患,危害性不小。因此,破除“天花板”心态,就是“五问五破五比五先”的应有之意。要用整风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对错误的东西,既要教育引导,又要批评和斗争。把“问”出来的消极因素彻底化解,把“比”出来的积极因素变作先行动能。让不升职就“躺平”的人“红红脸、出出汗”,对个别一贯消极怠工甚至“吃公家饭,干私人事”的人,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毛卓云是宁波市看守所的一名普通民警,2007年以来,承担艾滋病在押人员的专职管教。他坚持用爱心和智慧温暖矫正在押人员500多名,确保相关刑事诉讼顺利完成,被评为“感动中国2020十大人物”。这说明,摒弃“天花板”心态,在普通岗位上也能有大担当、大作为。
推进“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如果人人都懂得平凡不等于平庸的道理,自觉主动破除“天花板”心态,那么实干为先、奋勇争先一定会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