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滨正
大凡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比较;有了比较,才知道差距。按照“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动员会精神,我市很多机关单位“闻令而行”,正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比格局、比实干、比业务、比干劲、比业绩等“五比”活动。对此,必须科学把握“比”的方法论:只有“正确地比较”,才会有“比较的正确”。否则,就有可能“南辕北辙”,比错了方向,比丢了目标,比失了自我。
比,从字面上理解,有“比较”“比照”“比对”之义。“五比”,首先要搞清为什么比。也就是说,对于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党员干部而言,在此次专项行动中,我们要明确“比”的出发点是什么,不能为比而比、一比了事。从有关方面的解读看,“五比”的核心,显然不是为了评功摆好,“刷”存在感,让别人为你来唱赞歌,而是为了从根本上破除甘愿躺平“混日子”、推诿扯皮“怕担责”、脱离群众“不走心”、心存侥幸“碰运气”、不知敬畏“没规矩”等不良现象,是为了激发各级争先进位的志气、攻坚克难的胆气、变革创新的锐气,是为了立先行之志、扛先行之责、增先行之能、闯先行之路、成先行之势。从这样的定位和高度出发,才能站稳比的立场,选准比的角度,校正比的标尺,真正比出格局、比出境界、比出担当。
“要想高飞,就与雄鹰结伴,而不是与燕雀为伍”。比,选择什么样的对象,至关重要。其实,以更宽的视野来衡量,这也是一个贯穿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话题。“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比,比出的是诗人的才情和浪漫色彩;“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比,比出的是一代伟人的雄才大略和革命精神。“五比”,理当选准参照系,向“更高、更快、更强、更实、更优”看齐,抬高一级找标准,扩大范围寻标杆。千万不能只把目光锁定在身边的“一亩三分地”,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更不能习惯于待在安逸的“舒适区”里,感叹“已经比从前好多了”。真心学先进,用心追先进,方能抓住和用好逆势而上、弯道超车的宝贵机遇,在与先进的比拼中当先锋、作示范。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每个地方、每个单位乃至每个同志,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板。正确地比较,还要看比什么。前些年,有个“火出圈”的视频,说的是浙江省原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智斗”央视名主持董倩的精彩片段,相信不少人看过。其中,就讲到了男人和女人比胡子、央企和民企比谁的“胳膊”粗、谁的气“壮”,等等。这样的比法,除了博人一乐,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拿自己的优点、长处、强项,去比别人的缺点、短处和弱项,这样的“比”实在是“误比”,难免落入“高人一头”“胜人一筹”的认知误区,这对我们的事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时候,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是因为“身在此山中”。掌握了正确的比较方法,最终还是要看“比”完之后怎么办、怎么干。在这个问题上,有可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深刻反思,以勤补拙,“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对准“勇争一流,勇立潮头”的目标果断前行;一种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外甥打灯笼”——照旧。前者,是正道;后者,不足取。
常言说得好,比反思更重要的是行动。历史从来不会眷顾那些犹豫者、观望者、彷徨者,只会垂青那些起而行之的实干者、行动者、赶路者。脚下沾泥土、胸中有良策、心中装百姓,这样的党员干部,才能跑出先行的速度、干出先行的业绩,不辜负党和国家、不辜负人民群众、不辜负青春韶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