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盐君
笔者有一位北京的朋友,来浙江出差几天后,非常感慨,他说有一种现象,在北方一些城市根本无法想象,就是在马路上,斑马线前,有汽车会主动停下,给行人让行,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礼让斑马线”行为。
很多生活在浙江的朋友,恐怕早已对这样的行为司空见惯,或者说“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文明共识,如果有汽车在斑马线前呼啸而过,似乎都已经算是不文明行为,甚至可能被交警处罚。比如台州出台了相关规定:如果机动车通过斑马线时加速、抢道、鸣号,将被交警拦下,惩处以教育、劝导为主,情节严重者依法予以100元罚款、记3分,造成交通事故处200元罚款、记3分。
在法律约束和道德宣导的基础上,“礼让斑马线”确实已经成为浙江各地的一道文明风景线,而且已经作为先进经验推广至全国各地,成为许多城市学习的榜样。车让人,让出了文明,这就是“礼让斑马线”对于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然,一项规定一个政策的出台落地,有积极意义,自然也会存在不同的声音,就像一个硬币有正面,也必定有反面。比如有一种观点认为,“礼让斑马线”确实让很多车子自觉文明行驶了,但是斑马线上有些行人,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笔者就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次在斑马线前看到行人,车子自然停下,结果却目睹几位年轻朋友,一边拿着手机刷屏,一边慢悠悠地走在斑马线上,看到这样一种情形,作为“礼让斑马线”的当事司机,心里怎么会没有想法?还有一次,晚上开车,快到斑马线时,忽然有一辆电瓶车,横向迅速穿越马路,好在笔者在斑马线前已经有意识地放慢车速,否则保险理赔又免不了。
如此种种现象,在斑马线前“礼让文明”的对比之下,显得格格不入,成为这道文明风景线上的一颗颗黑点,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在大力倡导“礼让斑马线”行为的同时,要加大对斑马线上行人文明的宣传教育。比如曾经有位宁波网友发起“点赞礼让斑马线”活动,呼吁广大市民在遇到汽车司机礼让时,能够给予示意或点赞,形成良性的文明互动,这样就能让“礼让斑马线”的文明意识根植人心,根植到一座城市的文化和品质当中。
事实证明,在很多地方,车让人已经让出了文明。但如果仅仅是单方面的车让人,让出的恐怕只是部分人的文明。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拓宽“礼让斑马线”的精神内涵,从“驾驶文明”向“行人文明”进行延伸,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政策和规定,让“礼让斑马线”彰显的不仅仅是交通的文明,更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和它的人文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