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然而如今过年回家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却是一件“又爱又恨”的事情。不仅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拷问”,还要跟不熟的亲戚坚持“尬聊”,许多人甚至因此患上了“春节社交恐惧症”。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春节回家不怕路途遥远、旅途劳累,也不怕花钱如流水,节后要“吃土”,最怕的就是回家以后包括父母在内的亲朋好友的“灵魂拷问”。而拷问的内容则是五花八门,从催婚、催娃到问考试成绩,问工资奖金,反正在年轻人看来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让人尴尬又无奈。
于是乎,“教你如何应对七大姑八大姨的盘问”“春节自救指南”等春节社交攻略纷纷刷屏、穿“过年回家防拷问神器”、在社交平台上用表情包吐槽自黑……成为了一种流行于网络又作用于现实的“春节亚文化”。然而面对年轻人的种种不满和吐槽,发出“灵魂拷问”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也有满腹的委屈:我们这不是关心年轻人吗?怎么好心没好报呢?再者说来,大家一年半载不见,不聊这些聊什么啊?这些话题不是现成的,张口就来嘛!
既然你问的,不是人家想听的,那么问题显然主要还是出在问的人身上。即便是出于关心与爱护,但是也得考虑这种关心与爱护带给年轻人的感受,或者说是不是他们想要的。有人说导致年轻人患上“春节社交恐惧症”的根源在于年龄的代沟,也在于文明的差距。那么要想解决问题,就要跨域这样的年龄代沟,也弥补这样的文明差距才行。
站在父母长辈的角度,既然知道这些话题会让年轻人反感和抵触,有些还涉及到个人隐私,更不便轻易触及,年轻人春节在家呆的时间又很有限,那么何不主动绕开这些话题,来个“你好我好大家好”呢?所以即便是关心与呵护,即便是正常的嘘寒问暖,也要掌握必要的分寸感,要有话题边界意识,而不是只顾着自己痛快,或者是只顾着满足自己的窥私欲而忽视了年轻人的感受。
年轻人好久才回家一次,所以过年回家可以聊的话题很多啊,从国家大事到柴米油盐;从一个村庄的变化到一个时代的变化,都可以生发出无数的谈资和话题,而不是非得陷在结婚、工资、官职上走不出来。这样年轻人得到了解脱,长辈们也不会因为年轻人的答非所问、敷衍塞责而感到自己没有被尊重,岂不是一种皆大欢喜?
所以说,春节回家,走亲访友,年轻人对父母长辈的“灵魂拷问”要多些理解与宽容,但是父母长辈们在“盘问”年轻人时,也要具备必要的话题“边界意识”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