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刚才有位老师讲到让孩子读《红楼梦》,没有必要一定要让孩子读《红楼梦》,我不提倡6年级以下的孩子读《红楼梦》,甚至初中也未必都要读。”近日,在2019年北京儿童阅读周中小学校校园阅读研讨会上,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原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如是说(11月29日《北京青年报》)。
该不该让小学生阅读《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以及其他中外名著,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在2016年,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就曾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认为“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国外经典不适合孩子看,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四大名著”等中外名著,作为公认的经典著作,是好书,属于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不读的书籍,是宝贵的精神食粮,能有效提升人们的文学修养和陶冶情操,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少不看水浒,女不看红楼”也并不是一句胡言乱语的老话。以小学生的心智状况、知识水平结构和理解能力,《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不少中外名著确实不适宜他们阅读,起码是不适合绝大多数小学生阅读, 属于名副其实的“少儿不宜”书籍。
因为很多名著中有不少内容、情节,小学生根本读不懂、理解不了,即使有家长、老师指导阅读,他们仍然很难理解,甚至名著中有不少内容连初中生、高中生都读不懂、不容易理解。这样的名著阅读可能造成小学生不但不能从阅读名著中获得乐趣和养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激情,相反有可能让他们觉得名著枯燥无味,败坏了小学生的阅读胃口,导致他们对名著失去阅读兴趣,这种后果真的比不让小学生阅读名著还可怕。
再者,即使是名著,但难免涉及一些情色、血腥暴力等成人情节和内容,像《水浒传》中的血腥暴力 情节很多,《红楼梦》中情色内容也不少。从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角度说,情色、血腥暴力方面的内容显然不宜让他们过早接触。即便是性教育,也要循序渐进,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
开卷有益,小学生阅读名著应当因“龄”制宜,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阅读不同的名著,或者只是阅读名著中适合他们阅读的章节,而不是让小学生全文通读“四大名著”名著。笔者以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当与图书出版结构合作,根据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心理状况,出版不同年龄段、年极段的少儿版“四大名著”等中外名著,而不是简单地将名著删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出版绘画版的名著,而不是纯文字版名著。像笔者上小学那会,接触到的名著基本上是连环画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