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经济文艺
让村庄充盈艺术气息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09-16 09:26:52  稿源: 宁波日报

背景新闻:艺术振兴乡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孙吉晶 

  宁海葛家、鄞州城杨,这两个村庄从隐匿山乡到走红网络,都沾了艺术的光。

  事实上,艺术走进乡村已不是新鲜事。三四年前,地处山区的奉化大堰后畈村的几位能工巧匠在村干部的组织下,利用废旧的缸瓦、瓶罐,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景观作品,同样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既装扮了家园,又吸引游客慕名而来,为村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农村天地广阔,让艺术回归生活,为乡村赋能,乡村才有希望。当乡村遇见艺术,收获的不仅仅是优美的生活环境,还有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不可否认,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不少村庄山清水秀,环境整洁,艺术提升改造基础较好,但因空心化严重,缺乏本地村民支持,艺术振兴乡村工作难以推进。

  宁海先行先试,系统化开展艺术振兴乡村计划,从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探索民生项目艺术化新形式,推动农村由洁化、美化向艺术化转变。无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每个村经济条件各有不同。无论条件好与坏,只要因地制宜,选对路子,艺术振兴乡村并非高不可攀,“葛家村模式”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艺术振兴乡村,群众是主体力量,要激发群众艺术天赋,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村一技、一人一艺计划,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培育动员起来,激发他们的艺术创作信心和积极性。通过文化艺术,提升村民对乡村的归属感,更主动、更有序地参与乡村治理,实现文化小康共建共享。(孙吉晶)

编辑:郑晓华
 
让宁波夜经济在烟火气外再多些文化味
· “过寿老人下跪”事件警示农村公共安全
· 纾年轻人“社恐”困局,需善处虚拟世界
· 惩戒教育法规当成为现代教育的有力支撑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