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依元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教育是关涉千家万户的大事。前几天,在微信群中,几位家长就议论,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补课现象愈演愈烈,形成一种“剧场效应”,教育秩序被“扭曲”了。生活中,常见的是:家长给孩子报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生怕输在起跑线上;老师希望学生大量做题,在应试教育中取得高分;机关、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往往更青睐名校毕业生……教育评价出现了偏差,“以分数论英雄”,只关注分数、学历、文凭等,却忽略了教育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对症下药,我们的教育改革,就该抓住教育评价这一“牛鼻子”。
开办学校干什么?为了“颜如玉”“黄金屋”?为了“分数”“名校”?都不是。是为了立德树人,不能只见分数不见人。立什么“德”?学会做人乃至做道德高尚的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先驱陶行知早就提出“教人求真”的育人目标、“真善美”的育人内容。树什么“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必须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应将其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领域。
教育评价,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龙头”之战,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对于党委政府来说,应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不应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应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应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社会而言,各用人单位应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破除“唯文凭”弊端,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
改革学校评价,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应完善、改进学校评价制度和体系,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比如,普通高中应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规范考试招生行为。
改革教师评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规范。应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改革学生评价。“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中高考方面,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破除“五唯”顽疾,改革教育评价,是民之企盼,希望这一改革给教育事业带来全新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