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朗
日前,由宁波大学发起,孔浦街道发动爱心企业和热心居民参与的“一元钱随手公益”项目,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塄干小学送去965本爱心书籍。此前,该项目组还为山区孩子募集千余册图书、150余件御寒衣物和价值10万余元的爱心包裹。
近来,各地以各种方式推出“一元公益”:鄞州区鲍家耷社区创办“一元裁缝铺”,1元钱即可享受改衣裤、织补毛衣破洞、修理拉链等服务;武汉老人徐耀清,其售卖的豆腐脑量大实惠,坚持一元一碗多年,顾客劝他涨价甚至替他做好调价招牌,但老人不为所动;温州洞头镇办起20余家老年食堂,开展“一元用餐”服务,年满80岁的老人花1元钱便可享用中餐和晚餐;建德市梅塘村“一元村医”吴光潮,村民不管看什么病,包括诊疗费、药费、输液费、针灸费、包扎费等,只要一元钱,这个“规矩”坚守了36年……
如今一元钱能做什么?每个有生活体验的人心里都有数,看病只要一元钱,无异是一种“奢望”。村医吴光潮之所以把“不可能”变成活生生的现实,除了政府补助,他每年得自掏腰包几千元,还经常上山采草药,免费分发给困难村民。同样,裁缝铺、豆腐脑、老人用餐等“一元项目”,无不是甘于奉献、凝聚人间大爱的善举,闪耀着仁义、情义和道义的光辉。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一样。不同的人干同样的事,结果往往千差万别,有的甚至截然相反。比如便民,河南某县有机构打着“服务”幌子,动用粗暴手段逼迫车主安装ETC,引起用户不满;比如经商,象山上吴村有家小龙虾店,使用“作弊秤”;比如敬老,四川达州一养老中心,利用“政府服务”噱头糊弄老人,替老人洗脚,不到5秒钟就告结束……
泾渭分明的案例,直观鲜明地反映出两种义利观。在义与利发生矛盾时的倚重取舍,能充分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性、觉悟境界。那些缺斤少两、坑蒙拐骗的商家,装模作样、口惠实不至的服务人员……多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令人愤慨!
古人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重义轻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当然,强调重义轻利并非简单扬义抑利,正当的利对人心人性有着重要影响力,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需要。不过,“利者,义之和也”,要得到利益,就要讲求其与道义的统一。怎样求得义与利的有机统一呢?不妨列举我市不久前发生的两件事。
一件,慈城镇山东村村民徐惠明,作为邻居悉心照顾独居老人苏美云30年,老人去世,老徐按当地习俗为她购置坟地、操办后事。老人去世一年后,其生前宅基地拆迁可得百万元拆迁款,法院判定老徐可以继承老人一半遗产。老徐几十年如一日照顾邻居老人,用尊敬长者、关爱弱者的义举,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主观意识是付出而非索取。法院判定他得到“意外之财”,演绎了一段“好人得好报”的佳话。
另一件,鄞州区东柳街道“小柏家护”,主要为住院患者和居家失能、半失能、失智、康复人群提供不同护理,最低收费从120元/天到160元/天不等,应该说资费不菲,但因契合智慧养老服务方向,目前受理业务1700多单,被工信部、民政部等确定为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该企业在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同时,追求合理的商业利润,并用所获利润加大投入,提高养老智慧化程度,聘请较高质量的服务人员,雇主还能像点外卖一样点服务。这家企业的做法属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得到雇主认同、舆论支持、政府嘉许。
每个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对待义与利,是每个人绕不开的话题。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无论大事小情,遇到公与私、义与利等关系时,应该正确取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