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其洋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最近,美育入中考的话题,引起热议。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部分省市开始试点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利用中考指挥棒,倒逼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提升艺术素养。此前,教育部传出消息,中考体育将增加分值,不再是只占30分,而与语数外相同。还有消息说,高考有新政策,书法特长生可加20分。
一重视就考试,是我们的传统。什么课目入中(高)考,什么培训就吃香。美育入中考,在一些培训机构看来,赚大钱的机会来了,要笑得下巴掉下来,怕是不得不用手捧着。什么课目入中(高)考,就得给孩子报什么培训班,家长们多花钱、多操心的压力增大,恐怕会不由得皱紧眉头。
现在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够重,学习压力够大。将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学生不得不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抽出时间、分出精力来重点学习,负担和压力势必进一步加大。城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也许还好,接触音乐、美术、书法机会多、时间早。对于农村孩子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来说,想接受美育,往往有心无力。这将不可避免地引发“马太效应”,让“教育改变命运”越发困难,加剧社会阶层固化。
个人的艺术天赋不同,能在艺术方面有所造诣的,是极少数人。开展美育教育,更多的是培育孩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眼界、能力和习惯。这不仅需要激发兴趣,更需要日积月累。我以为,就算是把美育纳入中考,也不应该是考孩子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应该看重他们对美的理解和兴趣。而且,这样的教学任务,在学校就应该完成,不需要家长额外掏钱,让孩子去参加培训。
也许有人会说,我像许多家长一样,是在瞎担心。我想说,绝对不是,因为有先例和事实为证。体育入中考,像游泳,几乎没几个学生没上过培训班。再像小学生跳绳,本来简单易学,若不参加专业竞技,坚持练习,自然熟能生巧。但多有报道说,一些家长唯恐落后,也给孩子报跳绳培训班,引出“就差吃饭睡觉也培训了”的调侃。
为啥会这样?一是为了拿满分,好让孩子领先;二是为了省时间,好让孩子多学习文化课。害处是,虽然考试能拿满分,但因为“应试”,反而抹杀孩子的兴趣,也容易养成“依赖心理”。更可怕的是,放学后、休假日,孩子“不是在培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苦不堪言,兴趣索然。
再就是,一些培训机构借机炒作,大肆宣扬“你来,我们培训你孩子;你不来,我们培训你孩子的竞争对手”,放大竞争焦虑,加剧“剧场效应”,使得“过度教育”愈演愈烈。可以说,这样下去,社会培训将成为与学校教育并立的教育系统,孩子们将不得不上“两个学校”。义务教育免费后,家长们很快发现,孩子参加课外培训更花钱更劳神,负担不仅没减轻,反而在不断加重。
前几天,看马云在2020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对他在阿里巴巴实施“加一减三”政策深以为然。“加一减三”,就是每出台一项新政策,得减掉三项旧政策,以对抗“这也不许、那也不许”的规则越来越多,激发创新活力。教育事关每家每户,教育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世上也许有“十全十美”的政策,但不可否认,好多政策,出发点是好的,同样会出现负面效应,政策制定者就不能不认真思考和对待。“加一减三”,就是要注意防范和消除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以免其层层叠加,造成“积累莫返之害”。
我们可以劝说家长,不要那么迷信培训班;也可以批评培训机构,不要那么贪得无厌。但政策制定者更应该思考,所谓的美育,如何避免走上应试化教育的老路。比如,像有家长所说,能不能降低门槛,考试以平时课堂讲述内容为限,避免不必要的培训和重复练习;既然重视体育、美育,那就应该充实各个学校的体育、美育老师,提高他们的地位,保障教学时间。比如,为改变“爱体育却不爱体育课”现象,上海一些学校把体育比赛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我也有个建议,像音乐、美术、书法这些课,孩子有天赋,考分高当然好,如果没天赋,能考及格也行,考核不分档,只算合格与否。至于“特长加分”,极易造就不公、酿成腐败,政策实施须慎之又慎。
考虑得更周全,家长和孩子紧皱的眉头也许会舒展些,那些“以疯狂赚钱为己任”的培训机构不至于乐掉下巴,“全面发展”的路才可能走得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