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斌
近日,以“阳明故里、良知善治”为主题的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周在余姚隆重举行。此次盛会既适逢王阳明先生548周年诞辰,又正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重要时期提及“良知善治”,意义重大。
“良知善治”,字面意思就是以顺应天道而赋予的智慧来善政。被后人誉为“真三不朽”的千古奇人王阳明,之所以受封伯爵,成为一代名臣,就因他为官不仅有“良知”的道德底线,而且以明德知善唤醒为官良知。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从政为官,就应学王阳明立功、立言、立德,炼就“良知善治”的本领。
炼就“静处体悟、事上磨炼”之静功。人生处处可修行。我们平时工作、生活、甚至遭受挫折的地方,就是修行心性的好地方。当年,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驿,在处于人生最低谷、最艰难的时候,他不仅没有消沉,反而借机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终于一朝悟道,创立了名扬千古的心学学说,成为一代圣贤而永垂不朽。从政为官,就要学王阳明“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表里如一”,既坚持提升党性修养,又不断锤炼为官之德。
炼就“致权有道、利民善政”之民功。“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这是王阳明以勤政之德益于民思想的集中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从政的宿命就是为民。宋代理学家程颐讲过,“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所以说,官者应炼好民功,也就是要炼好顺应民心、保障民生,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本领。
炼就“省察克治、贵于改过”之律功。为官不仅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更需要返躬内省的内劲和贵于改过的冲劲。我们无论官之大小、职务高低、权力有无,都要时时对照“三严三实”反省。既反省是否以爱民之德修身、以务实之心为民,又反省是否以“尚方之剑”用权、以清廉之戒律己。古人云,“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自律的人生,就需要自我反省,只要常常深刻反省,静心看看来时的路,就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
“以不忍人之心,而行不忍人之政,则虽茅茨土阶,固亦明堂也;以幽、厉之心,而行幽、厉之政,则虽明堂,亦暴政所自出之地邪。”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从政者更应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阶段要求,不断提升“良知善治”的本领,惟如此,才能以“小窗口”出彩为“大窗口”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