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朗
11月10日,宁波以省会、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这份凝结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的殊荣,生动地展示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成就。
一曰“全”。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性最强、含金量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城市荣誉,也是对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最高评价,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从来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更不能一俊遮百丑。
人们不会忘记当初曾经走过的弯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竭泽而渔,不顾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吸取深刻教训后,人们意识到,必须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全面进步。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宁波拿出方方面面都当模范生的信心、决心、斗志和行动,在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努力实现文明创建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全力打造文明高地。经过不懈努力,不仅进入“GDP万亿俱乐部”,而且在加速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城市转型等方面频添宁波元素、宁波经验、宁波解法,使城市文明成色越来越足,百姓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二曰“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创建文明城市,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如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工作越来越严谨规范,“微服私访”成为常态,如果工作不扎实,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市在创建工作中,既从大处着眼,各地各单位对照测评指标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结合点、切入点,聚焦创建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在精细治理上提质增效,把每项创建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体现走在前列的要求,达到模范生的水准,全面展现文明甬城的最好形象、最佳状态、最美风景。同时,也从小处着手,每位市民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清洁家园、美化环境、爱心互助、劝导不文明行为、投身志愿服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创建工作增光添彩。
三曰“久”。文明创建无止境。建设更高质量文明城市,是一个持续探索实践、持续深化提升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一茬接着一茬抓。如果“金榜题名”便高枕无忧,其结果必然是前功尽弃。
实话实说,对照先进标杆城市、对照人民群众的期待以及文明测评的标准,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我市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今年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实施文明创建工作,背景特殊、意义重大。因此,我市着力完善长效机制,把精力用在平时,把工作抓在前面,做到天天都是创建日、人人都是创建者,在整治顽疾上持久发力,在习惯养成上春风化雨,在制度落实上一严到底,力求把难点变亮点,把短板变样板,确保文明创建成果持续深化、不断巩固。
四曰“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明创建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让人民群众共享文明创建成果。在创建工作中,我市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群众心里做,持续深化“五整顿两提升”“创意点亮城市角落”行动和文明好习惯养成实践活动,持续开展对农贸市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部位的洁化序化美化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人民因城市而自豪”。宁波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去年365天里316天空气质量优良,天空常常一片湛蓝,城市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许多公共场所可以席地而坐……这些眼可见手可触的切身感受,充分激发人们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动力,也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文明成果人人共享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