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经济文艺
美育,就是审美气质的培养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12-01 10:13:32  稿源: 宁波日报

  汤丹文

  在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小记者问台上在座的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油画家许江:“我3岁开始学画,6岁开始学国画,9岁开始学油画……在画画这条道路上,您可以给我一些建议吗?”没想到许江的回答出乎在座者的意外:“你必须忘掉油画、忘掉国画,把这些画都忘掉,现在你要画你自己最感到开心的画。”

  按笔者个人理解,许江的这番话是告诫正在学画的孩子们,不必过早地走上专业细分的道路,而应该把画画当作生活中感受美、释放天性的快乐之事。

  在次日的开馆仪式上,许江在演讲中更是呼吁,要通过美育来改造国民性,用美的心来唤起人心。许江认为,艺术是人类一种特殊的智性方式。美育是以可感知的方式,像绘画作品、音乐作品等等,来传达人性的讯息,培养人们的价值观。所以美育不仅仅是技艺之学,而是一种事关心灵的事。

  的确,许江的担心和呼吁不无道理。在当下一些人眼中,美育就被简单地理解为学习一门技艺。家长让孩子去学习绘画、音乐,往往希望他们有一技之长,甚至走上专业的道路,这无可厚非。但一些功利者,让孩子们学艺术,就是想通过考艺术生,走上成功升学、就读名校之路。这就有悖现代美育的初衷了。

  艺术教育并不等同于美育。学习一门艺术,也只是艺术教育的一种途径。走上专业艺术之路的人,毕竟是少数。那么,美育最基本的功用是什么呢?其实,它关乎人的最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今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开宗明义提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而在此次东钱湖教育论坛举办的美育圆桌会议上,一些专家学者也对加强和改进中国美育事业建言,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把“培养人们审美气质”,作为美育的最高目标。

  对于个人而言,要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就必须理智上求真,意志上向善,情感上爱美。而美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情感性,基于情感,作用于情感,涵养人的情感。

  “学习绘画、弹奏等等是美育的重要形式,但具有绘画、弹奏等等本领,不一定具有审美的气质。考取了钢琴十级不一定爱音乐,掌握了绘画的技巧不一定识理趣。”专家们认为,审美气质,是人们审美超越具体的形象和技艺,达到超功利、个性化和自由性的境界。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的美育事业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树人的目标。

  笔者认为,当下美育或者说艺术教育,正迎来它的黄金时代。一方面是社会共识的形成——当乡村振兴也因为艺术的介入而熠熠生辉,就生动说明,即使在中国最基层的地方,人们也有了对美的渴望。而另一方面,显然是政府对美育特别是学校美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此次印发的《意见》中已经把“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作为探索方向提出。“艺术进中考”,若真的实行,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但无论如何要明白的是,美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途径。笔者个人更是认为:对学生们而言,美育不是功利之学,而是快乐之学;对学艺者而言,美育不仅是技艺之学,更是心灵之学;对社会而言,美育不仅是学校、学生的事,更是大家的事。

编辑:郑晓华
 
让宁波夜经济在烟火气外再多些文化味
· “过寿老人下跪”事件警示农村公共安全
· 纾年轻人“社恐”困局,需善处虚拟世界
· 惩戒教育法规当成为现代教育的有力支撑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