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苗
全国城市今年前三季度GDP排名,宁波连超无锡、青岛和长沙,上升到第12位。成绩固然可喜可贺,其实领先优势却非常之小:前三季度宁波的GDP总量为8762.3亿元,仅比青岛多22.71亿元,比无锡多64.81亿元。城市经济排位赛的竞争相当激烈,诚如郑栅洁同志2018年在全市推进“六争攻坚”动员大会上所言:“宁波在城市竞争格局中的处境并不乐观,面临着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强兵越逼越紧的严峻态势。”“联系宁波实际,创新实力不强,创新水平不高,一直是制约发展的一个短板。”
当务之急是增动能,补短板,以创新来获取竞争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宁波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创新;宁波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创新;宁波要争先进位,关键也在于创新。
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聚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来自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源于龙头企业……
这6个90%,体现了深圳自主创新的最大特点——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深圳的成功有着不少经验及启示,当前,宁波最需学习借鉴的就是创新。
注重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要始终强化企业主体作用,实现研发、生产、市场等环节有效对接,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做大数字经济,做优产业集群,做强企业主体,全速推进创新转型,不断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形成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源源不断地为宁波发展注入创新活水。
注重发挥政府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各方面的系统集成创新。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围绕强化创新驱动、厚植产业优势等内容,深入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和甬江实验室建设。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优化良性互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激活各类要素,激发科技人员、企业家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
注重发挥市场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官产学研资介”深度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以银行、创业投资、产权交易等为依托的创新投融资体系。加强生产要素集聚,在推动产业链、资金链、技术链、人才链“四链合一”上下功夫,让市场真正成为配置创新资源的主要力量。
注重发挥人才在创新中的集聚作用。人才是发展的硬支撑,要围绕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的目标,精准对接需求,扩增量、优存量、提质量。高水平打造吸才引才聚才平台、科研人才创新平台、要素保障支撑平台,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让各类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不仅需要华为、大疆等可以在国际上一争长短的大公司,更需要在各自领域拥有独门绝技的企业。希望在宁波这块热土上,成长起更多均胜、舜宇、海天、江丰这类科技型企业。
创新开创未来,实干成就梦想。这个创新,来自方方面面,是全面性的,系统性的。只要我们坚持创新、狠抓创新、鼓励创新,用好创新这把钥匙,赋能核心竞争力,宁波必能拥有更多的“NO.1”,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就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