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越祥
我市文明城市创建胜利拿下“六连冠”。与此同时,广大市民的获得感与日俱增。比如,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环境更优美了,街道整齐美观,城市赏心悦目,微创意更是将美点亮了城区的角角落落;给人最温馨的体念是生活更舒适了,无论是菜场还是背街小巷,不见了污水横流、昏暗脏乱,群众更舒心了;给人最深切的变化是秩序更规范了,乱摆摊、乱停车、乱骑行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少了,群众生活工作更加安逸;给人最暖心的是爱心行为更寻常了,近日报道的奉化“志愿红”擦亮城市文明底色、客运小哥背人上车等暖人新闻,处处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爱心善意。
这些真切的获得感,彰显了文明城市创建为人民的本色。近年来,我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既抓面上形象,让街头巷尾亮起来、美起来;更抓里子工程,坚持利民惠民,让群众共享文明成果,得到了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点赞和拥护。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个别单位、个别党员干部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对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认识不够到位,理解不够透彻,甚至还有忽视、漠视的行为,应引起重视。
这种获得感应多元的。在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改善和丰富的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期许也更高,既有感观上的,让人美丽舒适;也有情感深处的,让人感动感激;既有安全保障上,让人吉祥安康;更有切身利益上的,比如老旧小区的改造升级,解决了群众所期所盼的重难点问题等。这就要求群众有所呼,文明城市创建就要有所为,努力把准群众需求的脉搏,让群众在多元化、多样化的获得感中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的魅力。
这种获得感应是真实的。就是能令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够得上。但个别单位、部门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有的搞“一刀切”,脱离实际,让群众有怨言;有的搞“一阵风”,抓一阵好一阵,不抓又恢复原形,令群众吐槽;甚至还有的只唯上、不唯下,做劳命伤财的表面功夫等。这样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的创建,群众的获得感就会失之于真,变成了空中楼阁。这说明,获得感是实打实干出来的,需要真做、实做、用心去做,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群众看到实打实的变化、获得实打实的受益。
获得感应是持续的。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创建、解决矛盾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为群众提供获得感的过程。换言之,文明城市创建不是一劳永逸的,而群众追求获得感是永无止境的。如果群众的获得感得不到持续提升,或间断,或少了,文明城市创建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同。因此,在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中,既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更要下功夫打造群众获得感的增长极,努力为群众提供源源不断地获得感。
获得感应是群众赞许出来的。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检验一座文明城市创建的成色,既要看面上的变化,更要看内涵发展;既要获高分奖牌,更要获群众好口碑。事实上,奖牌是荣誉的象征,是上级肯定的;口碑是群众的心声,是群众认同的。这两者并不矛盾,而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因为群众的赞誉越多,奖牌的含金量越足;奖牌的含金量越足,群众就会越满意。
还应当认识到,群众是知恩图报的,有了获得感,他们就会在文明城市创建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一方面,通过文明城市创建的所获所感,群众会自发紧跟文明城市创建的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文明素养;另一方面,对来之易的文明成果,他们会倍加珍惜,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当中,崇尚文明、维护文明、创建文明的好氛围也就形成了,文明城市创建也便有了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