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评论大赛
王惊殊:“德比城市”的新春天——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宁波发展的指示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12-15 11:25:04  稿源: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王惊殊

  “德比”一词来自英国小城德比郡,1870年英国创立赛马会,由于参赛的马匹大都来自德比郡,于是被形容为“德比大战”。后来“德比”被引申到体育比赛领域,以及其他同类型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关系的两个对象中,同城的足球比赛称为“德比大战”,如巴萨与皇马:同区域的城市称为“德比城市”,如杭州与宁波。

  近年来,宁波的发展,时不时被拿来与杭州作比较。杭州是浙江的省会城市,是全省发展的龙头;宁波是我国沿海首批对外开放城市,是改革开放的前哨。杭州、宁波曾经是浙江省内齐驾并驱的“双子星”,但一段时间以来,杭州凭借互联网的风口一骑绝尘、遥遥领先,而宁波专注于实体经济的艰辛耕耘却步履不快,于是一时之间对宁波的指点评论多了,期间既有激励鞭策,也不乏冷嘲热讽——宁波发展的思路封闭了、步子慢了、闯劲小了,还有实证:如宁波掉出了新一线城市榜单,掉出了全国最具创新力的十佳城市排名,宁波的GDP被杭州拉开差距了……栖居杭城的宁波籍财经作家吴晓波称,杭州是“繁华的忧伤”,宁波则是“在落寞的风中捧起的一掬掬忧伤”。甚或,互联网上出现了《宁波,你被谁抛弃》的文章。

  一时之间,身为宁波人辗转悱恻、彷徨不已,禁不住连声自问:宁波落后了吗?宁波被抛弃了吗?宁波的发展路子选择错误了吗?宁波的今后将何从何去?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使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2016年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宁波与杭州要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唱好“双城记”,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遵照总书记的指示,我们平心静气,仔细反思,宁波与杭州比较有差距,但也有优势,国家计划单列城市、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串串金字招牌,不可谓不金光灿灿、熠熠生辉。在最近的第六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宁波不但成功实现“六连冠”,而且排名位居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第2位,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更是综合实力的象征!因此,作为宁波人岂能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当然,作为宁波人诚宜开张圣听,恢弘志士之气。杭州欲与上海形成华东“双子星”,共同启明长三角未来的弄潮儿精神;从西湖时代拓展到钱塘江时代,建设独特韵味的世界名城的大手笔规划;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大发展战略;夯实文化软实力,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前瞻性举措……这一切都值得宁波好好学习借鉴。 

  按照总书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指示,宁波应主动对标杭州,放下包袱,开动脑筋,扬长避短,奋起直追,大力发挥港口城市对外开放的优势,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方位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宁波舟山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放大内外开放优势;大力发挥制造业基础扎实、民营企业机制活跃的优势,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培植“246”主导产业,加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中提升产业能级;大力发挥计划单列市规划统筹的优势,跳出“三江口”,展望大宁波,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资源合理配置,推进杭绍甬一体化,在打造国际港口名城、东方文明之都中重塑城市新格局;大力发挥较大市市域治理的优势,完善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补齐人才短板,在完善市域治理体制机制中提高市域治理水平。

  只要我们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为要求,知行合一、干字当头,积极做好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文章,宁波与杭州,这两个“德比城市”,一定可以共同唱好“双城记”,迎来“德比城市”发展的新春天!

编辑:郑晓华
 
让宁波夜经济在烟火气外再多些文化味
· “过寿老人下跪”事件警示农村公共安全
· 纾年轻人“社恐”困局,需善处虚拟世界
· 惩戒教育法规当成为现代教育的有力支撑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