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甬上观潮  >  经济文艺
“大航运”重塑“世界大港”格局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20-12-25 10:05:09  稿源: 宁波日报

  俞平 宋兵

  对宁波来说,“大港口、小航运”一度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话题。相比“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宁波航运的知名度、影响力要小得多。通过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三五”期间航运界的奋力拼搏,宁波航运业的规模体量快速增长,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核心指标都取得了近乎成倍的增长。

  据统计,到2020年底,全市完成水路货运量3.1亿吨,货物周转量3620亿吨公里,分别比2015年底增长85.6%和103.4%。

  “十三五”期间,宁波航运界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全市营运船舶总运力一举站上“千万载重吨”的历史台阶。2018年11月14日,宁波市营运船舶运力总量首次突破1000万载重吨大关,宁波航运业正式进入了运力“千万吨”时代。

  截至2020年底,宁波营运船舶运力达1020万载重吨,相较2015年底的589万载重吨增加了1.7倍,约占浙江省海洋船舶运力的40%、中国沿海运输船舶运力总量的12%以上。

  这昭示着,宁波不仅是国际大港口,也是国内名副其实的航运大市。曾经的“大港小航”不复存在,如今迎来的是“大港口”与“大航运”双轮驱动、均衡发展的新时代。

  与此同时,宁波航运业还在“十三五”期间补齐了两块短板。内河运输方面,2019年杭甬运河实现了内河集装箱船的通航;2020年首次开创了杭甬运河与东海之间“河海联运”的新阶段。水运客运方面,2017年5月,“宁波都市旅游水上项目——三江夜游”重新点亮了宁波的三江夜色,赏三江美景,听甬城故事,成为一种浪漫而美好的休闲方式。

  由“小”变“大”的航运业,为宁波经济发展做出了“大贡献”。

  首先,航运业在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以2017年的数据为例,当年宁波航运业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和货运周转量在全市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约占40%、80%,承担了宁波绝大部分的煤炭、铁矿石、原油、成品油、液化天然气等大宗货种的运输,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物资运输的重要力量。同时,随着宁波沿海集装箱班轮运输快速发展,宁波航运企业集装箱运输量占港口吞吐量的14%,成为港口集疏运的重要力量。

  其次,航运业对地方经济贡献也快速增长。2019年,全市航运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47亿元,实现税收4.2亿元,直接吸纳就业1万多人。这些贡献是在不占用土地,不给本地留下污染的基础上做出的。最关键的是通过航运业可以带动大量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整个港航物流产业链的集聚,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可低估。

  最后,作为大宗货物运输中消耗资源最少、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航运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交通物流产业结构调整、降本增效,打赢蓝天保卫战都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航运业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与民营航运企业的贡献密不可分。目前,我市90%以上的航运企业、80%以上的船舶运力都是民营的。“十三五”期间,宁波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民营航运企业,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龙盛航运有限公司连续多年位列全国沿海航运企业船队规模前二十强;宁波甬旺海运有限公司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在交通部沿海液货危险品运力综合评审中位列全国第一;宁波天统航运有限公司率先开展杭甬运河内河集装箱运输;宁波金增海运有限公司率先从事运河到海洋的河海联运业务。

  当然,宁波航运业飞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推动。“十三五”期间,宁波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促进宁波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宁波市交通大物流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宁波市加快港航物流业发展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强力支持航运企业降本减负、提质增效。北仑区、江北区、镇海区依托强有力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地航运企业落户,成为三个运力超200万载重吨的区县。

  (作者单位:宁波市港航管理中心)

编辑:郑晓华
 
让宁波夜经济在烟火气外再多些文化味
· “过寿老人下跪”事件警示农村公共安全
· 纾年轻人“社恐”困局,需善处虚拟世界
· 惩戒教育法规当成为现代教育的有力支撑
焦点话题(jdht)
辣评(lp)--稿件模板
    “美小护”的行为让我们有理由乐观,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友善可能被压抑,但永远不会灭绝,友善就是“互害型社会”的解药。
辣评(lp)--稿件模板
    不能把个别问题的责任强加到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身上,更不能任由网络奇葩评论再次伤害医生群体,这样很不公平。
辣评(lp)--稿件模板
    我们争论的焦点并非集中在这个座位的归属权,而是人是否应当追求某种崇高。
观点集粹(gdjc)
涨价or道歉,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对“海底捞们”的涨价该由市场写评语
观点集粹(gdjc)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暂停清明现场祭扫,不仅仅是防疫所需